4種親子教養方式+7個育兒禁忌一覽【育兒指南】

Spencer Lam
Spencer Lam
英文補習名師,港大一級榮譽,多年英文補習經驗,歷年來曾教授超過1000名學生,學生遍及各大名校,由初中至成人英語皆可因材施教,獲《TVB》、《Now TV》、《經濟一週》、《晴報》、《親子王》、《經濟日報》等專訪
目錄
育兒

4種親子教養方式一覽 找到最適合你的一個

每個小朋友的性格都不同,有的需要以強硬的方式對待,有的則需以柔弱的方式對待,有的則要軟硬兼施。

想要引導子女走向美好的前程,家長除了需要了解其孩子,亦需要了解自己。

到現在都仍未找到方向?下文的4種育兒方法可能會幫到你!

開明權威型家長 Authoritative

雖然開明權威型的家長嚴厲程度高,但對子女的支持及關愛的程度也高。

這類型的家長,往往能清楚判斷孩子的情感需要,並明白孩子需要適度規管、關愛及自由,才能充分發揮潛力。

長期的研究顯示,孩子在這種教養環境成長,會較其他家庭長大的孩子相對表現得更好,包括孩子的成績較佳、性格比較獨立,焦慮及憂鬱的狀況較少,犯罪行為機率亦會較低。

專制權威型家長 Authoritarian

專制權威型家長和開明權威型的家長一樣,對子女的嚴厲程度較高,但在情感回應度上則較低。

父母對子女有很多要求,卻吝於關愛,這種家庭基本上只有由上而下的單向式溝通,家⻑往往無法理解孩子的需要,更遑論支持孩子。

在這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可能會比較拘謹,也相對欠缺自信,可能要隨著日後人生經驗逐漸豐富才能慢慢把性格完善。

忽視型家長 Uninvolved

忽視型的父母則在教養子女上比較馬虎,既不管教又不關心,較易對孩子產生負面的情緒影響。

由於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家長的引導及指引,孩子的決策能力可能會較弱,同時也會較缺乏安全感及自信心。

放任型家長 Permissive

而放任型家長,則是事事遷就子女,給予很多的關愛,在管教上卻相當寬容,事事交由子女決定,即使子女有不當的行為,亦不會加以處罰,由於在成長中沒有客觀準則規範其行為界限,甚至這類型家長因為寵愛子女而為其改變客觀準則,在這環境中成長,孩子便容易變得自我中心,「港孩」也因此在父母過度溺愛下誕生。

其實沒有說哪一種方式才是最佳的育兒方式,大部分父母都會以多風格去管教孩子。

嘗試將4種方式應用在不同的情況,在特定的時間考慮孩子以及他們對我們的需求,就算父母大多數都不會採用專制權威的教養方式,但有時在孩子的生活中需要這種方式,你就得使用。

育兒

育兒的7個不 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

為人父母,總會想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希望他們能健康成長。

可是,不少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少問題。他們為了讓孩子們能贏在起跑線,往往會給孩子們報讀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忽略了與孩子們之間的關係。

因此,陳美齡便書寫了《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一書,集合自己的育兒經驗,與家長分享教養孩子時不應做的事。

下文整合了書中的其中7點,亦是小編認為最需要避免的7點。

育兒的 7 個不

1. 不要拿孩子與他人比較

如果父母拿孩子與其他人作比較,若孩子覺得自己比人優秀,就會開始歧視別人;而自覺不如別人的孩子,就會漸漸失去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不同特質,「不與人比較」是建立孩子自我肯定能力最重要的元素,讓孩子明白每人都有其可能性,能夠成為有價值的人。

如果需要比較,就跟自己比較,如思考一下「為了讓明天的自己變得更美好,今天可以做甚麼?」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自然能大方接受別人的成功,肯向優秀的人虛心求教,自己才會有進步。

2. 不要代替孩子做選擇

人生就是不停「選擇」的過程,如果能做出明智的選擇,人生就能幸福美滿。

所以陳美齡認為家長不要事事幫孩子做決定,而是從小就訓練孩子做選擇,如穿甚麼衣服、選晚飯吃的飯菜等。

她舉例說家長可打開冰箱給孩子看看有甚麼材料,讓他們想像能做甚麼菜式。

這樣透過不斷反覆訓練,孩子便能學會思考立場、判斷狀況,學習掌握做選擇的方法,成為一個擅長做選擇的人。

3. 不要對孩子感到不耐煩

孩子哭鬧或搗蛋時,很容易會令家長感到心煩氣躁,陳美齡建議家長教養要抱有高度的幽默感。

例如是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父母可轉換心境:「怎麼會這麼聰明想到要這樣做?他們真的成長了,要是小孩子每天都是傻傻坐着,才該擔心呢!」擁有正面的心態,會令家長教養孩子時,感到輕鬆一些。

4.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許多家長愛用玩具或金錢來鼓勵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陳美齡提出用物質獎勵孩子是不對的,這樣會令孩子以得到獎勵為目的去學習,而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如果真的要獎勵孩子,不如一家人一起做一些開心、有趣的事情,更有意義。

譬如只要孩子達到某個條件,就可以帶他們到喜歡的地方,或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創造一些開心的回憶,促進親子關係。

5. 不要在孩子向你提問時說「等一等」

孩子天性充滿好奇心,總愛問為甚麼,陳美齡的兒子也不例外。

她憶述兒子不時在她煮菜時,突然跑過來問她各種問題,她會把火關掉,先聆聽孩子的問題,一起尋找答案後才繼續炒菜。

她認為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應抱着認真、仔細的態度予以回覆,並應感謝孩子提出問題,鼓勵他們多發問,以保持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知道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成為喜愛追求知識、懂得獨立思考的孩子。

6. 不要對孩子動粗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使用暴力,包括身體、語言及精神上的暴力,否則孩子會接收錯誤的信息,認為使用暴力是恰當的。

在孩子做錯事時,如果家長打罵孩子,孩子或會為了逃避責罰而向父母道歉求饒,但並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錯失在哪裏,下次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陳美齡的做法是會與兒子進行「協商」,對兒子做錯的事情進行分析和檢討,透過耐心的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失,才是有效的管教。

7. 不要忽視孩子的身份認同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對於自己的存在感到迷茫。

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釐清這
3個問題:「我是誰?」、「我為甚麼在這裏?」、「我以後的目標是?」讓孩子能建立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如果能夠認同自己,孩子就會非常積極地發揮出實力,發現人生的意義,生活的喜悅也會倍增。

如果大家有什麼英文問題,如Spencer Lam, 好唔好咁樣學英文呀? 或者IELTS考試,成人英文/商業英文的知識及英文資源,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Spencer Lam English Team」 Facebook pageIG得到更多英文資訊,亦都可以上 https://spencerlam.hk/ 了解更多!

Share:
Facebook
LinkedIn
Twitter
最新文章
【社交平台名字由來】各大社交平台名字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從Facebook到最新的Threads一一解釋

社交平台的名字由來 社交平台名字由來 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各大社交平台的名字背後的含義。你有沒有想過,Twitter、Instagram、Threads這些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社交平台,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又代表著什麼呢? 免費試堂

閱讀全文 »
【唔使客氣英文】想同人講唔使客氣但係唔知英文點講?一文睇清20種講法

唔使客氣英文 大家好啊,小編喺呢篇專欄入面就會教大家點樣用25種各式各樣嘅方式講英文嘅「唔使客氣」。 都知道大家可能已經識講”You’re welcome”,但係如果我哋能夠用到更多元化嘅表達方式,咁就可以令我哋嘅英文更有貼地,更能夠融入各種不同嘅討論環境。

閱讀全文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