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會考 是什麼 3分鐘帶你認識 【懷舊系列】
什麼是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中學會考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 1978 年首次舉辦。 它被視為香港最大的公開考試之一,在國內外都備受推崇。 大多數學生在中學五年後參加香港中學會考,其成績可作為後續學習或求職的重要資源。 多年來,已有超過 437 萬人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配合新學制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推出,分別於2010年為學校申請者舉行了香港中學會考期末考試,並於2011年為自學學生舉行了期末期末考試。 過去,七年制中學的中五學生佔候選人的大部分。 對於早年完成整個中學課程的孩子,還有中學入學考試。 2009年申請者119007人,其中在校生88308人,自主學習者30699人。 2010年“末期會考”(應屆生末期)報名127162人,其中應屆生90063人,自學生37099人。 2011 年 4 月和 5 月舉行的期末考試,也稱為“終極香港中學會考”,或簡稱為“終極香港中學會考”。考生只能以獨立學習的身份報考; 學校考生不能參加考試。 1978年至2011年,香港考試委員會接手香港中學會考的34年間,共有4,399,100名申請者,即每年129,385名申請者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會考科目 香港中學會考於 2007 年至 2010 年期間提供 39 門科目,申請人最多可申請 10 門,但大多數走讀學校的考生選修 6 至 8 門科目。 (在 1987 年之前,考試委員會只允許申請人提交最多九個主題的申請。) 儘管考試涵蓋的主題範圍很廣,但學生在選擇選修課時必須遵循各自學校制定的指導方針。對於學校不提供的學科,一些學校允許獨立學習。 一般來說,大多數文法學校只向考生提供傳統科目,除了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經濟、中國文學、會計原理、物理、生物,包括化學、附加數學、計算機和信息技術)。 香港中學會考的“標準參考考試”評分方案也被稱為“曲線”。 每個科目的評分從 A 到 F,低於 F 的成績被歸類為 U,代表“未分級”。 考評局在進行常模參考評分時,會選擇一組學校作為“控制組”,以識別控制組中的學校,並按照預定的考試百分比得出各年級學生的分數.這些學校近年來在公開考試中的表現會比較穩定。 它被稱為“截止分數”,因為為了提升到特定級別,候選人必須達到要求的分數。 然而,規範參考主要考察學生的相對錶現,而不是他們的實際知識和技能水平。 科目列表 膳宿服務 經濟與公共事務 視覺藝術 附加數學 經濟 家政(服裝與設計) 生物 電子與電學 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 佛學 英國語文(新課程於2007年起實施) 綜合人文 化學 時裝及成衣 英語文學 中國歷史 法文 數學 中國語文(新課程於2007年起實施) 地理 音樂 中國文學 政府與公共事務 體育 商業 圖象傳意 物理 電腦與資訊科技 歷史 會計學原理 設計與科技(包括另選課程) 科學與科技 普通話 社會教育 旅遊與旅遊業 宗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科技概論 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 已取消科目 木工(1992年,「設計與工藝」課程二甲取代) 針黹/縫紉(1993年,由同年新設的「家政(服裝與設計)」取代) 縫紉(1993年,由同年新設的「家政(服裝與設計)」取代) 原來的家政科於1993年改名「家政(膳食、家居與家庭)」 設計與工藝(1994年改名「設計與科技」) 德文(2000年) 英文速記(2001年) 英文打字(2003年,由2002年新設的「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取代) 金工(2004年,「設計與科技」課程二乙取代) 電腦(2005年,與資訊科技科合併為「電腦與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2005年,與電腦科合併為「電腦與資訊科技」) 美術(2005年,由同年新設的「視覺藝術」取代) 陶藝(2007年) 工程科學(2007年)(1983年至1991年本科中文名為「實用科學」,1992年改為現名,英文名則一直不變。) 人類生物學(2007年,「生物學」取代) 工業繪圖(2007年,「圖象傳意」取代) 紡織(2007年) 成績 成績評級 拉曲線式(水平參照式) 代表分數(自2002年起不再使用) 積點 俗稱(意思) A(5*) 1、2 5分 火箭(A字像火箭,也可能代表「成績步步高升」)、Distinction、優、叮咗(以前School cert的 A 級是Pass with Distinction) B(5) 3、4 4分 大cred(credit)(見細cred解釋)、良 C(4) 5、6 3分 頭盔(C字像一頂頭盔)、細cred(credit)(以前School cert的 B、C 級都是Pass with Credit)、良 D(3) 7、8 2分 大肚、光頭、Dog E(2) 9、10 1分 梳子、攞梳、攞叉、插蘇(Power Plug)、Pass(趴時)、及格 F(1) 11、12(不合格) 0分 槍(F字像槍,考獲F級叫作「揸槍」)、肥佬、Fail UNCL 不予評級(不合格) 0分 「Uncle」或「揸兜」(「揸兜」廣東口語意指「拿着缽子」。由來是因為「U」字像一個缽子,而缽子是乞丐用來乞食的傳統工具。因為拿到這個成績的人極少能繼續讀書並進入大學者,這個俗稱也是暗指「前途盡毀,一生當乞丐」) 採用劍橋考試國際普通中等教育文憑評估試卷的法語課程不使用上述評分方案。 ABS 是省略的主語(Absent)。如果所有科目均未評分或缺席,則不會發出 HKCEE 證書,因為這些科目的成績不包含在 HKCEE 證書中。 除上述等級外,還有G、H等等級。G代表“carrying a ladder”(手持梯子),H代表“消防隊長”,H代表“開啟火箭”。 分配給每個級別的分數旨在確定是否有資格參加香港高級水平考試和中六入學。 自 1991 年以來,根據教育部同年制定的中六招生程序,已採用積分。按照這個程序,所有可用的中六名額將由合格的學生填補,確保沒有空缺名額。 許多大學和院係也會使用聯招中的“入學基準”一詞來描述這一點。 自 1987 年實施第一個十科申請方法以來,除 1989 年和 2011 年外,每年至少有一名來自學校的候選人有資格申請十科考試。每個科目都獲得 A 或 A 5*。此外,它被許多傳統的精英大學視為標準。 如果大家有什麼英文問題,如Spencer Lam, 好唔好咁樣學英文呀? 或者IELTS考試,成人英文/商業英文的知識及英文資源,歡迎你可以隨時再跟我多交流一下,可以Follow 「Spencer Lam English Team」 Facebook page同IG得到更多英文資訊,亦都可以上 https://spencerlam.hk/ 了解更多!